☆☆☆出彩山师人
杨杰:“翻转课堂”翻出数学新精彩
今年3月,bevictor伟德全面实施“混合式教学”,推行教学革新。时年54岁的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副教授杨杰,成为学校首批试水“翻转课堂”的教师之一。
当传统教学遇上新媒体技术,“翻转课堂”如何带动教师和学生华丽“转身”?记者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了杨杰的课堂……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翻转课堂”可以看作是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对话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式学习形态。杨杰告诉记者,翻转课堂的目的不在于简单的学习过程翻转,而在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由记忆和理解式的浅层知识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
上学期,杨杰实行混合教学模式的对象是统计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专业的本科生,所授课程为《数学软件》。作为学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杨杰积极参与学校教务处组织的系列教学培训和教学沙龙活动,尤其对“脑图”、“鱼骨图”式思维在“翻转课堂”中的运用进行了大量研讨。
登录杨杰的《数学软件》网络课程可以看到,该课程分待完成任务点、统计、资料、通知、作业、考试、讨论7个专区。其中,待完成任务点专区清晰地展现了该课程各章节的目录、具体内容、知识点以及学习任务清单等,每章都设有微视频,有的章节还设有在线互动课堂,师生可以在线互动交流。
这些微视频,时长多为5到10分钟,内容很丰富。每一个镜头所呈现的内容都进行了精心编排和设计。杨杰告诉记者,为了追求完美,不留遗憾,有时一个五六分钟的视频,要录10多遍,甚至早上5点就要起床做准备。
另外,平台具有数据分析功能,教师可据此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如在统计专区,清晰地显示着学生观看视频、访问系统的次数,以及课程测验、作业情况等;在资料、通知、作业、考试、讨论等专区,学生们可以便捷地获取资料、学习知识、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等。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线下课堂又是什么样子?记者为此专门去听了一堂展示课。那堂课所讲授的内容是“傅里叶函数”。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前布置的任务点,进行分组讨论、展示项目研究结果。
学生共分为18个小组,每组有一名学生代表上台主讲。杨杰通过现场抓阄的方式来确定上台展示的小组,这瞬间调动起了大家的学习气氛。学生代表们有的表述流畅、逻辑缜密,也有的磕磕巴巴、不尽人意。但他们展示的每一个板块,都是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晶。台下,杨杰认真聆听着每一位学生的讲解,或点头表示鼓励、或适时为学生指点迷津。短短两节课,记者已充分感受到了“翻转课堂”开放、宽松、严谨的氛围,感受到了数学思维的精彩和严谨。
课后,学生纷纷表达了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感受。陈欣欣说,这门课“激发了自主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孙爱玉认为,“‘翻转课堂’突破了时空限制,可随时随地学习,课堂‘装进口袋’”;陈福康说,“看视频时懂的地方可以快进,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还有不少学生用“棒棒哒”、“充实有趣,形式丰富,很有价值”、“点个赞”等表达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肯定。
“翻转课堂”的短板不可忽视
一个学期下来,“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呢?杨杰说,起初,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应,习惯了长久以来的“灌输式”教育,突然让他们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团队协作、互助答疑、完成项目等,自然会感到很吃力。
但杨杰并没有“大撒把”,而是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他时常询问学生的接受情况,对于学生难以掌握的章节,会结合传统课堂来进行讲解。他说,无论何种教学模式,都要与学生实际、课程实际相结合,都要因材施教。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杨杰感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当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时,学生自然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也会好。”
针对翻转课堂是否需要面对面讲授的疑问,杨杰认为,翻转课堂并不否认面对面的教学,而是更加强调针对学生课前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课堂深度讲解。同时,他认为,单纯在线“微视频”学习难免缺乏学习的临场感,也难以彰显出教师课堂授课的最大魅力。讲台上,往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传达出无限意蕴,一些思想的火花也常是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互动时闪现的。
为了和同学们增进交流,杨杰还加入了“问题分享群”、“信统CCC”、“山师信计专用群”等多个QQ群,随时随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
期末,杨杰把这个班级的学习效果和之前用传统教学法的同专业班级作了比较,采用混合式教学班级良好以上成绩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4%,比上届同专业班级提高了34.79% 。
另外,杨杰也坦言,在录制视频时,老师花费的时间很多,但由于省掉了上课时过渡性的“废话”和课堂讨论时间,显性时间大大减少,但是,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和QQ群答疑的时间却大量增加,如果按照教学时间计算工作量,难免会有失偏颇。“如果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有帮助,这些都应该不是问题吧”,杨杰如是说。
做敢啃“硬骨头”的教师
2002年,当时的数学系开始设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这是一门新兴的、以信息领域为背景、将数学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相结合交叉的学科专业。这要求教师既要懂数学,又得懂计算机。在那个年代,二者兼通的教师并不多。杨杰因为具有数学与计算机专业背景,便主动挑起了该专业的大梁。
教学中,不少老师喜欢讲“旧课”,因为新课相对要费心费力,一切都得从零做起。可从教30多年来,杨杰却是本学院开讲新课最多的教师之一。《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图形学》、《数学软件》、《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在当时都是杨杰第一个开讲的。上学期,杨杰在尝试将混合式教学引入《数学软件》课堂的同时,又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一门新课《数学图像处理》。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杨杰就是这么的“教痴”,他永远把教学放在第一位。为了提高授课质量和教学水平,杨杰潜心研究教材,这些年,他主编或参编了《C程序设计实训教程》、《数学软件与数学实验》、《视频编辑技术——Premiere Pro CS3》、《Word2003实用教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Dreamweaver CS3网页制作》等多部教材。今年又通过专家评审,获得2016年度学校规划教材出版资助,将于2017年出版新版的《数学软件与数学实验》一书。他还曾主持或承担《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基于数学实验的数学软件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等多个省级或校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如今,除了给本科生和教育硕士研究生授课,杨杰还担任着数学实验中心主任一职。上世纪80年代末,数学系开始筹建自己的机房。那时候计算机质量较差,经常出问题,杨杰便自己摸索着去维修,保证了计算机的正常运转。2009年,数学科学学院在省财政的支持下,筹建了数学实验教学中心;2014年筹建了统计与金融工程实验室;2015年筹建了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实验室——科学计算与数值仿真实验室;2016年又获得400万中央财政支持,筹建数学模拟仿真实验中心。杨杰对工作的无私投入和辛勤付出,赢得了学院和同事们的尊重,曾连续11年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2015年9月,杨杰从学校接过了从教30周年的荣誉证书。在他的书柜里,还摆着厚厚一摞获奖证书:省级教学成果奖、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山东师大教学能手、山东师大教学名师……这些荣誉,让杨杰的讲坛之路熠熠生辉。
该文刊登在《山东师大报》2016年12月14日第36期(总1451期)第一版“出彩山师人”栏目中